找到相关内容111篇,用时6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代高僧──圆拙老法师

    惜福、习劳、持戒、自尊。”他铭记于心,并奉为圭臬。一、惜福,大师这样说的:“惜爱惜,福气。就是我们纵有福气,也要加以爱惜,切不可把它浪费。”大师的这句话,在老...不够,况且,老法师在生前也不愿多谈自己的过去,更不愿让别人以文字来宣传自己;他个人也没有留下什么著作,但是老法师那无言的身教,却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巨著。也许,作者的这篇小文章,对于老法师来说尽是饶舌,...

    菩提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4940006.html
  • 谈修行中的报问题

    。而佛的指俱足“圆满无缺的报”。空慧与圆满的报对佛而言就如同人之必须两只脚,缺一就走不动。一般修行人对慧探讨得很多,也较知道“空慧”的意义与...俱足福报的道理。   贰、报的本质   依笔者的看法报可归成两种,第一种与众生有关,因渡生而有的,第二种则自心善念所成就的。详细说明如下:当我们帮助其他众生,使其愿望得到满足,也就是常人所说...

    紫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2943525.html
  • 关于

    不是指一般世俗的“聪慧”而是指了悟诸法本源、通达宇宙万法真相的“空慧”。而佛的指俱足“圆满无缺的报”。空慧与圆满的报对佛而言就如同人之必须两只脚,缺一就走不动。一般修行人对慧探讨得很多,也较...让我们探讨修成的佛必须俱足福报的道理。   二、报的本质   依笔者的看法报可归成两种,第一种与众生有关,因渡生而有的,第二种则自心善念所成就的。详细说明如下:当我们帮助其他众生,使其愿望得到...

    紫虚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0145741.html
  • 哪些业会现世成熟果报呢?

    享福,前世善业之报,并非今生造恶感得,今生所造之恶,必于将来感受痛苦。所以因果报应通于三世,如局于一生,似有不足信之处,但放眼三世,则善恶报应必无错乱。  又修行人虽入佛门,以为修行可使人生圆满幸福...家中四女均衣不蔽体。长女华严,年已二十,自顾毫无他物,只有粗布两尺,欲供之财。痛念此生赤贫不能作,华严仰屋悲叹,这时忽见梁上孔隙之中有乱禾一团,于是取下观察,得黄粟十粒。华严将谷磨去秕糠,想以此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5053736.html
  • 浅谈念佛法门

    精勤念佛临命终时,才有希望感应道交蒙佛接引,假若众生不念佛,不修单靠阿弥陀佛愿力带业往生则三界六道众生早已往生,不应该现在还在此界受苦了,所以念佛行人要具足三资粮,这任何人都不能偷工减料,或走后门...极乐世界的条件必须要有善根,福德因缘。善根指发菩提心,持名念佛,厌离娑婆,欣求极乐。福德因缘指受持禁戒,广作诸善,勤修三。三三世诸佛净业正因。三福浅深境界可分为:人天福、二乘、大乘,三...

    智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0854364.html
  • 佛教看生命世界的构成

    /\z隹之一。南赡部洲人因为勇猛强记,有三事胜过其他洲,甚至胜过天人,一能造业行;二能修梵行;三佛出其土。因为寿命再长,享受再好,也有尽命终轮回的时候,没有佛法就无法出离,而南赡部洲人因为有...报和力量大一些而已,并没有超越六道轮回。在佛教眼中,一些原始宗教多对有一定威德和能力的畜类神和鬼类崇拜,这种崇拜起因于人的贪欲和恐惧,对人的解脱和幸福不但没有任何作用,反而容易陷入某些邪恶因缘当中...

    张爱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0661663.html
  • 发福惊与发慧愧

      发福惊与发慧愧  仁俊法师讲  朱万廉 记  学佛有两个要点:修福和修慧。这两个学佛的核心。修福,能使“身”庄严;修慧,则使“心”清净。我们发心修福、修慧,就如同水,慧就如同光,二者皆不可...享福,然后就腐败、退化,最后堕落。  所以说“发福要惊”,这里的“发”不是前面所说的三种发,“因缘所生”的发。  如前面所说的享福,会困住人、眨驳人的!看古今中外历代的豪杰,没有打下天下前,什么...

    仁俊法师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2364326.html
  • 论“和合文化”发展传承的历史文化环境

    偕老 ,永结同心之意。   《书经》上所记载的五:一曰寿、二曰富、三曰康宁、四曰修好德、五曰考的终命(即善终)。现在流行的六福指的寿,富,康,德,和,孝。   第三,中华传统文化,和合文化...  论“和合文化”发展传承的历史文化环境   汪祖民   中华和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,与历史上的诸子百家的论述、民间的优美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滋润分不开的。   第一,中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对“...

    汪祖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782648.html
  • 皖东民间故事·代唐寺

    次日上朝,唐玄宗复昨日上朝众提督要求严惩代唐寺众僧之事。满朝文武大臣不知皇上何意鸦雀无声,参奏众臣忐忑不安,不知祸,静了一会后,突然有一大臣出列跪在地上三叩首后道:"万岁,这代唐寺罪孽深重,如不...   皖东民间故事·代唐寺   小柳巷东二里左右有个桃溪村,位于淮河入泊岗处的拐弯口,村子不大,但历史悠久,早在唐朝后期该村就是一个百十户的大村 庄。该村名扬全国,各代相传,因唐朝时村东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596064.html
  • 王凤仪嘉言录(二)

    老师,我的儿子必成为读书人,后来真都那样了,这便是实例。   ○ 男子要以志成,女子要以意成。   ○ 天生人都是有的,为什么享福的少,受罪的多呢?被风俗刮的,迷了路啦!当官的贪赃,太太累的;...的不对心界的病,为身子做打算,好占便宜身界的病。要能反过来,病就好了。   ○ 性界清没有脾气,心界清没有私欲,身界清没有不良嗜好。性不清没有,心不清没有禄,身不清没有寿,所以要清三界。  ...

    王凤仪

    |格言|王凤仪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9003410386.html